非遗 | 走进当代-可持续性发展的非遗
全国少儿美术赛事网│CCACCN 最权威专业的少儿美术赛事平台 |
1月11至16日(本周六至下周四),“走进当代—可持续性发展的非遗”巡展(北京站)将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座一层多功能厅开幕。
今天的文章会揭晓展览中共十九件由非遗传承人分别与当代艺术家/设计师/非遗公益大使合作的作品。
让我们一起先睹为快:
01
《花丝镶嵌手包+丝巾扣》
陈玉杰、戚薇
银镀金
28×14.3×5.0cm
2019
花丝镶嵌 ,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灵巧与智慧,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镶嵌技艺其实还包括錾刻、卡克图、烧蓝点翠、恰克图、错金等工艺。本作品为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制造,传统技法与现代观念相结合。从而令传统花丝艺术焕发新的光彩,表达了花丝之美、材质之美、工艺之美、风格之美以及传承之美。
02
《昭阳暖林》
周利伟、邢昭林
纸本
50×50cm
2019
本合作作品以剪纸工艺的方式,加之悉心晕染,试图营造一个“爱的氛围”。这也是非遗传承人周利伟与邢昭林对“呼吁环保、爱护地球”的共同倡议。色谱中的属性,使作品蕴含了对地球、土地、植被、水源的自然面貌,从而从视觉本能的角度给观者带来“深发于心”的环保共鸣。
03
《幻彩风蝶》
田鹏、吴昕
丝绸、竹架
75×50cm
现代
作品创作根据吴昕的波兰手帐为灵感来源,以中国风筝为载体,以蝴蝶为造型,以竹子为骨架,以丝绸为面料。印绣结合,运用京绣的打籽绣、平绣、锁绣等针法,使图案显得生动立体,极具欣赏和文化价值。
04
《要有光》
李娟、赖美云
纯牛皮皮影
现代
“小七”像是童话里的天使。形成了现代皮影的独特艺术风格,更利于传统皮影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传播与推广。天使从光中而来,皮影也生于光中。这种表现方式与呈现途径的完美契合也正是对非遗精神的传承。在对赖美云所拍影像的再次转译与重构中,非遗传承人李娟以碉缕的精妙手法生动的表达了蕾丝灵动、发羽葱簇。同时也将传统与现代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融合。
05
《紫砂小熊》
《龙蛋壶》
蒋蒸、Sunnee(彩绘:旻蝉)
紫砂泥
13×9×8.5cm
2019
《吹笛子的小熊》
蒋蒸、Sunnee(彩绘:旻蝉)
紫砂泥
《乐队小熊》
蒋蒸、Sunnee
紫砂泥
直径19㎝
2019
一直以来,紫砂壶作为一种饮茶容器,制壶工艺与传统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相互渗透,彼此包容。因此紫砂壶也被成为文人器。此次作品灵感来自于歌手Sunnee在旅途中见到的一群小熊玩偶。几只小熊一起演奏乐器,憨态有趣,就像101女团family。我想这也正是这群小熊吸引Sunnee的地方吧。紫砂是传统的工艺品,如何与这群可爱的卡通熊相结合?首先壶的器形上,运用了简洁的线条,简约而大方。为了能结合卡通元素,丰富作品的色彩,选用了泥绘工艺来装饰,使整件作品传统与现代结合。
06
《脸谱灯像》
赵楠、王大陆
综合材质
30×16×70cm
现代
当地酒厂的老板、光影教堂、黑笑脸乐队和丁丁历险记,这些来源于王大陆的比利时印象,拼合成作品的特殊面貌。而京剧中的廉颇作为本作品的原型,也暗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溯源。非遗传承人赵楠与王大陆本次的合作,构建了一个多元文化序列的组合体。
07
《才子佳人》
张俭宇、朱发东
玛瑙
6×4×15 cm
2019
“此人出售”的男性面部与“金陵舞女”的窈窕身形相遇、融合和产生了全新作品《才子佳人》。《才子佳人》不论是题材还是材料的结合上都是一种全新意义上的创新,由此这件作品实际上已经进入了一个创作的未知领域,但艺术家相信这也正是这件作品令人着迷并有让人想一探究竟的地方。传统的经典艺术与精湛的技艺也需要与时俱进跟随时代的步伐,而在这方面当代艺术用其鲜活的生命力帮助传统工艺与时代同步,故二者的结合与交融一定是双赢的、甚至是多赢的。多赢的艺术必定也是可持续的艺术。
08
《爱》
刘芳
面粉、丙烯、木、真丝
1000×1000cm
2019
作品是非遗面塑技艺与绘画、刺绣工艺跨界结合的尝试,采用抽象几何图形和字母进行演绎,融入了水滴造型,犹如跳动的音符,融入了艺术家的艺术符号水滴造型,面塑材质制作部分具有一定厚度让画面富有立体感。此作品是设计者在运用非遗技艺的基础上与当代艺术的一次对话,设计者既是艺术家也是非遗传承人,祖辈传承面塑技艺同时奶奶精通刺绣工艺,这使得她的创作将三者融合。
09
《梦回敦煌》
向幸姿、劳伦斯·许
陶瓷
57.5×53cm
2019
作品工艺:传统手工艺雕刻、颜色釉装饰、釉上彩绘画、描金等综合装饰方法,经高温烧制后再进行低温烘焙。本作品以瑞果“寿桃”形雕塑为底座,运用了传统的手工雕刻技法,与高温颜色釉的组合,将主题纹饰融合璀璨金光装饰与内壁中,引导人们回到千年前的盛世敦煌画面,产生无数遐想。身着敦煌传世之美元素华服的抽象摩登女郎亭亭玉立与中央,彷佛穿越了时光,与历史对话,感受着千年时光承载的厚重文脉与盛世艺术,在此相互交流、融合,以示对经典艺术的致敬,传承和未来的展望。
10
《龙的传人》
李可明、武嘉慧
陶瓷、木
2000×1500cm
2019
汝瓷是宋代“汝、官、钧、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有“汝窑为魁”之誉。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而汝瓷开片时的声音也是它最独特的。
这件作品的创作结合了龙的图样和汝瓷开片的声音。我们都是龙的传人,龙象征着传承。而汝瓷也有着同样的寓意。汝瓷碎片拼接出龙的造型。和汝瓷开片声共同展现出来,给观者一个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
11
《绣美灵山》
府涵璐、张朝晖
真丝、湘妃竹
直径25cm
2019
敬畏自然,融情山水。该作品依据张朝晖的创新水墨山水,由府向红、府涵璐母女用传统的苏绣技艺进行改编和再创作,表达从传统文化中衍生和嬗变出来的现代思维,体现了我们的共同认知;将抽象和意象相结合水墨山水意境,转化为对自然认知的精神性把握,展现人们保护绿色生态和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意识。
12
《月影》
缪一川、张姗姗
木
22×14×10cm
年代:2019
作品采用传统彩石镶嵌工艺,表现了微澜的湖面上斑驳陆离的月影。作品突破了传统镶嵌工艺具象表现手法与题材,用一种更当代的观念,取石材的天然色彩和纹理镶嵌而成的抽象形式来传递古典意境。
13
《仿古设计师单椅》
王艺、吴思骏
木
700×700×1050cm
2019
南京仿古木雕多以仿唐马为主。唐有“五花马”为帝王将相之良骥,搭配现代设计风格的“兔女郎”元素,是复古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完美融合。肥硕的唐马、华丽的橙色、尊贵的单椅,均体现了中国的繁荣昌盛。是“椅”亦是“合”,一把丝绸之路上的交椅,也是“一带一路”的发展愿景!兔女郎的造型来自吴思骏的作品托起夜色的舞者,夜过天明,诗意的境界。
14
《消失》
万伊泓、李月
瓷盘绘画
每个直径20cm
2019
“在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星球上,
每小时就有3个物种消失,
每一天就有75个物种灭绝,
下一个消失的会是谁呢?”
作品以国家级非遗瓷板画为主要载体,通过瓷板画的技艺特点,在白色瓷盘上以写实手法描绘一个个濒临灭绝动物的身影。它们体型毛色各异,凝视着观者,这些美丽的动物都来源于大自然的馈赠,彩色向黑白的渐变暗喻着这些美好逐渐消失的过程,而这恰恰敲响了我们即将逝去这些美丽的警钟。艺术家正要画它的时候,它刚刚从地球上永远的消失了,这使艺术家感到痛心和悲哀。数百年来,为了谋取暴利人类无情的猎杀珍贵的野生动物,因经济利益或贪婪或无知破坏生态环境使野生动物无家可归,而最终会导致人类走向自我毁灭的危险。艺术家希望通过这件作品,呼吁人们保护及关注野生动物。
15
《天光云影》
程丽、陈苏翔
竹
直径35cm
2019
用8个传统竹篮的竹丝长度编成一张竹丝画,画面的内容是此件作品巡展预计经过的北京、马来西亚、佛罗伦萨、雅昌、上海的8个地标性建筑,分别代表世界不同地域的文化,科学,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和高度,这件竹编作品开启一场中国文化在全球语境里的旅行和对话。
16
《“苗图”酒牌》
刘钟萍、王蔚木
每张70×45.5cm
2019
本作品以中国不同民族祭祀及节庆为题材,以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酒牌”为绘画模式,以佛山木版年画为最终呈现形式,包括转化成木刻稿的勾画,刻板,四色配色和描金工艺。本作品一方面结合了以年画为主的多种元素为表达方式,另一方面对这一传统的非遗形式进行“传统”的延伸,这具有“复古”的新时代意义。
17
《茶叶归根》
李明泽
茶
尺寸可变
2019
“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归之于自然“茶树是大自然的杰作,使用茶叶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品用茶树叶子和花展示普洱茶发展历史上重大事件的时间节点。冲泡过的普洱茶叶依旧含有无机盐、碳水化合物等养分,还可以作为肥料养分,堆掩在花圃里或花盆里发酵做有机肥,帮助花草的发育与繁殖。
18
《竹篮打水》
李伟硕、封帆
柳编篮、雪、塑料制品
尺寸可变
2019
天然、有机的手工传统是否能重新净化今天被石化能源驱动生活方式所污染的世界?就地取材的柳条所编制成的篮子被连接起来,顶端盛满了展厅外收集来的残雪,融化的雪水中污染物和灰尘附着在篮子表面,留下痕迹。
19
《指迹图:计算机音频分析在古琴乐研究中的应用》
学术研究:陈琦、卢紫祎
古琴演奏示范:廖小兰
古琴制作:徐亚冲
2019
通过互动装置展示计算机音频技术对古琴演奏技法中吟猱等游移音形态的分析。用计算机音频分析的方法捕捉、还原古琴演奏技法中左手手指在古琴琴弦和琴面上的运动轨迹。
全国少儿美术赛事网│CCACCN 最权威专业的少儿美术赛事平台 |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